航司定价与价格战的往事,机票加盟,机票代理,火车票加盟,酒店加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价格战,早期我国航空公司的主要竞争方法就是两个字--“打折”。我国民航业比较的价格战发生在1990年代末,彼时全球经济状况,而当时国内航企众多且引进了不少宽体客机,供需一下一上,形成剪刀差般的失衡,价格战就在所难免。其结果就是全行业亏损,迫使当时的计委和民航总局共同出台“禁折令”。
实际上直到2000年代末期,即使有“限折”、“航线联营”、“联合检查”、“配额销售”等方式来控制低折票数量,各家航空公司还在八仙过海一般卖低价,“散客拼团”都是初级段位,还有不少段位的方法在此也就不详述了,总之结果就是京沪之间居然能买到300块钱以下的“白菜价”机票。真正改变低折票满天飞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一是2010年之后我国航空旅行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二是互联网时代大幅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和营销成本,使得航空公司能更精准地调整票价。
现在各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较十几年前也有大幅度提高,除了传统的按时间阶梯式管理价格之外(距离起飞时间越近票价越高),也通过出行产品的开发和对机票附加服务(如托运行李、改签条件、机场服务、选座服务)的差异化来吸引不同层级的需求,并根据市场趋势进行主动调价,而不是以往那种“一家引战,各家被动跟进”局面。同时,航线运价的提高也给予各航企更多定价空间,机票价格可以做到随行就市。
不过自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航空运输业失去了稳定的需求,以往的定价和营销策略通通失效,各家航企几番探索后纷纷推出“随心飞”一类的产品。而疫情后期航班执行需要服从于各地的防控政策,变动和取消非常频繁,机票价格也进入了从全价到二折忽高忽低的“乱纪元”。